《遊園驚夢》的寫作技巧和引申含義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首先談比喻和意象。
這篇小說的最終主題,是“人生如夢”所以作者處處採納“夢”的比喻和意象,使人產生“夢幻境界”的聯想和印象。首先,小說題《遊園驚夢》,就有一個“夢”字;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。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,真的跌入了舊夢。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,今回想起來,好比一場夢。竇夫人的盛宴,其富麗堂皇氣派,其輝煌鮮明
彩,在今
臺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汙染空氣裡,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。是夢境!是天堂!
大門兩側站崗的衛士,好比保衛天宮的天兵神將。鑼鼓笙蕭和饒鈸琴絃,使人聯想到餘音繞樑的仙樂。甘芳的棗和醇厚的花雕,使人聯想到瓊漿玉
。
“錦簇繡叢一般…衣裙明豔”的客人,合聚在“明亮得像雪一般”的餐廳,享受山珍和海味,該是神仙在悠然取樂吧!
藍田玉等幾個清唱的姐妹淘,出身南京得月臺。在南京請客的時候,吹笛的是仙霓社的吳聲豪。大廚司是從桃葉渡的綠柳居接來的。今竇夫人請來的朋友,則來自天香票房。楊票友“一雙手指修長,潔白得像十管白玉一般”徐太太“那細挑的身影,嫋嫋娜娜地推送到那檔雲母屏風上去”蔣碧月裝出醉態,唱兩句戲,唱的是:人生在世如
夢且自開懷飲幾盅隨著徐太太的《遊園》唱詞,錢夫人逐漸墮入舊夢,愈墮愈深。等到“杜麗娘快要入夢了,柳夢梅也該上場了”錢夫人在預期“驚夢”幽會的心情下,很自然地又一次在心理上和她的柳夢梅幽會
歡。這一大節關於她和鄭彥青兩人私通事件(在錢夫人意識中)之重演,作者沒用半句明白的話,卻用一連串
象徵來傳達意思。如此,雖然內容含義是大膽
骨的
,文章卻洋溢優雅詩意,和一層夢的
彩。這樣不但配合了“夢”的主題,同時也和《驚夢》崑曲唱詞裡熱情大膽卻又優美的文字,產生了平行的作用效果(注)。
白先勇筆下這段錢夫人的之聯想,其意象之新鮮活潑、適當確切,其含義之熾烈大膽,合乎心理學理論,其連接或貫、聯的自然順暢,其統共效果與獨創
,在中國文學史上恐怕沒有先例。現引錄在此:…他那雙烏光水滑的馬靴啪噠一聲靠在一處,一雙白銅馬刺扎得人的眼睛都發疼了。他喝得眼皮泛了桃花,還要那麼叫道:夫人。我來扶你上馬,夫人,他說道,他的馬褲把兩條修長的腿子繃得滾圓,夾在馬肚子上,像一雙鉗子。他的馬是白的,路也是白的,樹幹子也是白的,他那匹白馬在猛烈的太陽底下照得發了亮。他們說:到中山陵的那條路上兩旁種滿了白樺樹。他那匹白馬在樺樹林子裡奔跑起來,活像一頭麥稈叢中亂竄的兔兒。太陽照在馬背上,蒸出了一縷縷的白煙來。一匹白的,一匹黑的——兩匹馬都在
汗了。而他身上卻沾滿了觸鼻的馬汗,他的眉
變得碧青,眼睛像兩團燒著了的黑火,汗珠子一行行從他額上
到他鮮紅的顴上來,太陽,我叫道。太陽照得人的眼睛都睜不開了。那些樹幹子,又白淨,又細滑,一層層的樹皮都卸掉了,
出裡面赤
的
來。他們說:那條路上種滿了白樺樹。太陽,我叫道,太陽直
到人的眼睛上來了。…
騎馬、出汗等的動作現象,據佛洛依德的解釋,即
行為之表徵。這一點,姚一葦先生在《論白先勇的<遊園驚夢>》一文裡已經提出,說得很好。這一大節文字,差不多每一句都飽含
象徵(主要是陽
象徵),字句間跳躍著
的熾熱渴
和狂喜。我讓讀者自己慢慢去想像領會。
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。作者此段,映現錢夫人的動意識,之所以採用一連串富有詩情畫意的象徵圖片,除了製造“夢”境和配合“涼夢”唱詞,還有一個目的和作用,那就是配合並託現錢夫人的雅緻
情。錢夫人是一個十分斯文“正派”的女人(“一個夫子廟算起來,就數藍田玉唱得最正派”)。理智清醒時,她不可能做
方面的遐想;理智最模糊時,她的
幻想也一點沒有
俗但言的
質。這不僅表示她
格雅緻含蓄,也表示她在
的問題上,十分懷有
忌,平時想都不敢去想。可是她那份被壓抑的渴
,卻在“夢”裡以象徵圖樣大膽暴
出來。這完全符合佛洛依德對
和夢的解釋。
作者的另一種比喻技巧,是取用中國戲曲的典故。首先,當然,就是以《牡丹亭》的杜麗娘比喻錢夫人。小說裡除了《遊園驚夢》一戲,也提到《洛神》和《貴妃醉酒》,這兩齣戲也有比喻和影的作用,《洛神》是說曹子建和宓妃私通的故事。宓妃死,曹植過洛水,夢見洛神(宓妃化身)而作《洛神賦》。小說裡,洛神故事即影
錢夫人和鄭彥青私通之事,難怪程參謀和錢夫人討論《洛神》,雖然當時兩人才剛見面,錢夫人就
覺不自在“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,她即刻側過了頭去”又覺得“程參謀那雙細長的眼睛,好像把人都罩住了似的”《貴妃醉酒》的故事,是說楊貴妃設宴百花亭,唐明皇竟往西宮,赴梅妃之宴。楊貴妃妒火中燒,頓
寂寞,自己大飲而醉。這齣戲影
藍田玉姐妹爭奪鄭參謀的三角關係。小說裡,此戲由蔣碧月表演,尤其她又以戲
玩笑態度來唱作,是對錢夫人的一大嘲
。
由此我們轉而討論這篇小說的反諷和對比。
就小說含義來說,這篇的諷刺,明顯方面,即針對臺北上社會一些人士,以及他們自我陶醉,麻木無知的生活型態。比較隱含的,則是諷刺人類全體,在如夢一般虛幻無常的人生裡,卻執
不悟地貪戀榮華富貴和兒女私情,妄以為這些都有永久
,或有永久存在的潛能。藍田玉未嫁時,得月臺的瞎子師孃曾替她算命,說:“五姑娘,你們這種人只有嫁給年紀大的,當女兒一般疼惜算了。年青的,哪裡靠得住?”又說:“榮華富貴你是享定了,藍田玉,只可惜你長錯了一
骨頭,也是你前世的冤孽!”這些預卜的話,好像以後都應驗,其實只應驗一半。年輕的靠不住——說得不錯。鄭彥青真是靠不住。可是年老的就靠得住嗎?錢鵬志可以永遠不死嗎?錢夫人今
赴宴,獨無私人汽車,怎麼是“享定了”榮華富貴?
作者把竇夫人這個短暫的宴會(比喻短暫人生)之場景,勾繪得如同一個永恆的仙境,當然就是最大的反諷。我們還注意到,竇公館前廳一隻魚簍瓶裡,的是“萬年青”鑼鼓笙蕭一齊鳴起時,奏出牌子是“萬年歡”錢夫人“夢醒”後,不能唱戲,大家便擁著碩肥禿頭、
俗滑稽的餘參軍長,表演武打鬧戲“八大錘”他一臉醉紅,
眉倒豎,幾聲吶喊,在客廳中環走起來,引得許多女客尖叫喝彩,高聲歡笑。後來竇夫人居然還把他比做金少山,笑道:“餘參軍長的黑頭真是賽過金霸王了。”作者的反諷用意,顯而易見。我們還注意到,餘參軍長出來“獻醜”一開始就“做了個上馬的姿勢”又“踏著馬步”在客廳環走起來。對於剛又“夢”見鄭彥青騎馬的錢夫人,眼前這般
陋的騎馬姿態,是何等的諷刺。
小說裡“八大錘”那樣俗的武打鬧戲,緊接在《遊園驚夢》這一出古典高雅的崑曲巨擘之後演出,而女客的尖叫歡笑,又緊接在錢夫人痛苦的心理經驗之後猛然掀起,不但具有強烈反諷意味,亦有明顯的對比作用。然而這篇小說最主要的對比,當然還是《臺北人》的一貫主題——今昔之比。
單就錢夫人個人的身世來說,以前在南京,她享有青年華,而且“除卻天上的月亮摘不到,世上的金銀財寶,錢鵬志怕不都設法捧了來討她的歡心”儘管她
生活苦悶,得不到滿足,在錢將軍那隻描金的百寶匣兒裡,卻有“祖母綠”、“貓兒眼”、“翡翠葉子”(她嫁給姓“錢”的人,也是一種暗示)。何況既然保有青
,又有錢有勢,總有機會和參謀之類的人
歡一下(願不願意當然是另一回事)。她可以一擲千金,設大宴請客;筵席之間,她總是從從容容的佔主位。她的崑曲“算是得了梅派的真傳了”唱得那樣好,才能從一個清唱姑娘的身份“一夜間便成了將軍夫人”可是現在呢?她已四十出頭,而且顯然不是桂枝香那樣“還沒有老”的女人。身上穿的大陸料子的旗袍“顏
有點不對勁兒”裁剪的樣式,更是完全不合時。錢將軍早已亡故。私家汽車早已失去。開大宴等的“賞心樂事”哪裡還有她的份?入席時,竇夫人叫她坐主位,她“趕忙含糊地推辭了兩句”
“一陣心跳,連她的臉都有點發熱了”分外英發的程參謀,固然和以前鄭參謀一樣,一口一聲“夫人”到底他是別人的參謀,別人的情人(?)。宴會里,人家還稱她“崑曲泰斗”、“女梅蘭芳”;可是她來臺灣以後“嗓子一直沒有認真吊過”終於還是“啞掉”沒有表演。人人嘴裡說要領教夫人的崑腔。可是當她不唱,卻沒一人真正在乎。大家反而跟隨餘參軍長團團圍走,歡笑大樂。
錢夫人把“那麼細緻,那麼柔”的大陸絲綢,和“
糙,光澤扎眼”的臺灣衣料互相比較,又把“那麼醇厚”的大陸花雕,和“有點割喉”的臺灣花雕互相比較,當然便是明示
質的今昔對比。
小說裡還有一處,作者運用十分有力的對比呈現法。剛才我引錄過那一節錢夫人的之聯想,是錢夫人的一大段“內心自白”(interior摸nologue)之前半。在如此暴
青
狂喜的意象文字後面,緊接的後半段,主要是關於錢將軍病死前的一幕:…老五,錢鵬志叫道,他的喉嚨已經嚥住了。老五,他暗啞的喊道,你要珍重嚇。他的頭髮亂得像一叢枯白的茅草,他的眼睛坑出了兩隻黑窟窿,他從白
單下伸出他那隻瘦黑的手來,說道,珍重嚇,老五…他那烏青的嘴皮顫抖著,可憐你還這麼年青。…
這節文字裡,滿是死亡意象:“喑啞”、“一叢枯白的茅草”、眼睛“坑”出了兩隻“黑窟窿”、“白單”、“瘦黑的手”、“烏青的嘴皮”都令人震懾生畏。這些死亡意象,和緊接於前的那些閃躍著青
狂
的生命意象,互相比對,產生十分驚人的效果。
錢夫人意識中,這樣強烈對照的兩幕,銜接出現,亦暗示她內心的矛盾衝突。她原是一個正派而有良心的女人,慾望和理的爭鬥必當十分猛烈。在
聯想之前的另一段意識
文字裡“錢將軍”、“錢將軍的夫人”、“錢將軍的參謀”三句,反覆迴旋出現。此亦暗示她心理上的昏亂狀態。
從“可憐你還這麼年青”一句之後,錢夫人的“內心自白”就轉向她妹妹月月紅:…榮華富貴——只可惜你長錯了一骨頭。冤孽,妹子,他就是姐姐命中招的冤孽了,你聽我說,妹子,冤孽呵,榮華富貴——可是我只活過那麼一次。懂嗎?妹子,他就是我的冤孽了。榮華富貴——只有那一次。榮華富貴——我只活過一次。…
從“只有那一次”、“我只活過一次”等語,我們可推斷,錢夫人和鄭彥青只幽會私通過一次。而幽會的時機和場所,大概真的就在一個豔陽天,白樺樹林子裡(杜麗娘也是在一個豔陽天,在屋外的大自然裡和柳夢梅夢中歡,而且也只
歡一次就死去)。他們大概真是騎馬去的——一匹白馬,一匹黑馬。所以,錢夫人
的聯想那一段,很可能不單是意象圖片的組合,同時也是實況的攝影寫照。
從“我只活過一次”等語,以及象徵的暗示含義,我們可知錢夫人把她和鄭參謀那次的
歡,比喻為“活”為“生命”而把得不到
滿足的富貴榮華生活,暗喻為“死亡”我們且不管富貴榮華和死亡的關聯,只論
的狂喜和生命的關聯。我認為這一點,和白先勇小說世界的邏輯,有些不一致的地方。在白先勇絕大多數小說裡,靈
是對立的。青
和
慾是對立的。靈,和青
,代表“生命”;
,和
慾,意味“死亡”鄭彥青一角,既象徵青
活力,又象徵
的誘惑,既具有靈的光芒,又富有
的號召,是《臺北人》小說世界裡絕無僅有的特別人物。《金大班的最後一夜》之月如,可能相似,他對金大班也曾有靈
兩方面的
引力,可是月如給我們的印象,還是靈重於
,缺乏
體上主動的逗誘力,《遊園驚夢》小說人物和題材的這一點特異
,來由當然就是作者要配合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的故事,製造情節上的平行現象。但有一點值得一提,就是,鄭彥青也好,月如也好,都是青年男子。這便使我們覺得,在白先勇的小說世界裡,靈
並非絕對不可能合一。可是靈
合一的例子,如果偶然出現的話,必須發生在年輕人身上,而且必定是男
。錢夫人和金兆麗,固然也都是
體
歡行為的參與者,可是作者回敘這些往事,取用女主角主觀的意識觀點,所以我們完全不見她們當時的形貌,只透由她們的女
眼睛,看到鄭彥青和月如的青
男體。至於白先勇客觀描繪出來的女人,若是
“
顫顫”的,大約都沒有靈
。若是“靈透靈透”的,必然沒有
誘惑的特徵。
但是,關於錢夫人的心理,有一點值得注意。她一方面固然崇拜鄭彥青的體,把他那十分
的身體視為青
生命的象徵,另一方面卻又大大詛咒他所引惹起來的她的
慾,而視他為她“命中招的冤孽”她的崇拜心理,便是和《臺北人》世界的邏輯不大相合的地方。她的詛咒心理,則又和《臺北人》世界的邏輯完全一致(金大班就毫無這種詛咒心理。這不但因為她和錢夫人
格不同,主要還是因為月如的靈,遠超過
)。
現讓我們回頭,繼續研討小說裡預示、雙關語等的寫作技巧。
程參謀和錢夫人初見面,坐在一起談論《洛神》一戲時,蔣碧月突然入他們兩人之間。
“哦,原來是說張愛雲嗎?”蔣碧月噗哧笑了一下“她在臺灣教教戲也就罷了,偏偏又要去唱《洛神》,扮起宓妃來也不像呀!上禮拜六我才去國光看來,買到了後排,只見嘴巴動,聲音也聽不到,半齣戲還沒唱完,她嗓子先就啞掉了——噯唷,三阿姐來請上席了。”我已經說過,《洛神》一戲情節,影錢夫人和鄭參謀的私通。蔣碧月嘲笑徐娘半老的張愛雲“扮起宓妃來也不像”就好比嘲笑青
已逝的錢夫人,在心理上重演“宓妃”角
,而對程參謀抱著非非幻想。蔣碧月說的“半齣戲還沒唱完,她嗓子先就啞掉了”這一句。更值得注意。這是作者給我們的一大“預告”主要是預
作者後來才要慢慢揭曉的錢夫人過去之痛苦經驗:在南京那次宴會里,錢夫人真的是“半齣戲還沒唱完,她嗓子先就啞掉了”另一方面,作者亦預示今
這個宴會里,錢夫人又將“啞掉”而不能唱戲。
在小說前半部分,作者這類的預示或預告,常常出現。譬如小說開始,錢夫人抵達竇公館“一踏上臺,一陣桂花的濃香便侵襲過來了”我們初讀之,覺得這是一句普通的描寫文字,可是當我們跟著錢夫人走進前廳,和女主人會面,我們才知竇夫人原來又叫“桂枝香”——和“桂花的濃香”有關。而保留得住青
美
的桂枝香,享受著富貴榮華的桂枝香,對於年華已逝地位下降的錢夫人,至少在潛意識裡是一個威脅。所以桂花的濃香,不是“飄送”過來,而是“侵襲”過來。作者此句,還有一個更微妙的含義:桂花濃香,是發自“
臺”
,瞬間即逝。作者如此暗中預卜:今
得意萬分的桂枝香,好運也持不了多久!
這篇小說裡的預示技巧,和作者剝繭絲一般緩緩揭
故事情節的方法,有不可分離的關係。錢夫人剛抵達竇公館時,我們
本不知她是個會唱崑曲的人,其他關於她的身世背景,當然也都不知道。慢慢的,從宴會客人一個一個和她的招呼談話,我們的資料才一點一點增加。接著作者開始時而探入她的思想意識,一次比一次深入,終於使我們不但完全得悉她的身世背景,連她內心最深處的隱秘也給窺探了出來。
餘參軍長向她行禮打招呼的時候,提到他曾在南京勵志社大會串聽過夫人票的《遊園驚夢》。這是小說裡第一次提到《遊園驚夢》這一齣戲。有一種預示或令人預期的作用。可是當然,我們必須讀到小說後半,才能開始徹底明白這一崑曲在錢夫人生命中的重要意義。
概括而言,作者此篇小說,敘述的一貫手法,是首先挑選出今宴會場景裡的某些形象,細加描繪;或者讓某幾個宴會人物,說出一些對話;可是這些形象或對白所特賦的含義,我們當時卻不能明白,必須等故事發展到後來,必須等我們由細心拼湊而逐漸瞭解錢夫人往事經驗的全部真相,才能恍然覺悟過來。但是這個時候,我們對於作者先前的細微描繪,可能只留下模糊印象,甚至可能因當時看不出有何特別意義,而遺忘殆盡。所以欣賞這篇小說,只讀一遍是絕對不行的。